地方性氟污染的危害
适量的氟为人体所必需,但超过范围就会造成各种损害及病变。病变程度与摄入氟量呈正相关。饮用水氟浓度过高,可导致严重的地方性氟中毒。氟化物可通过简单扩散分布到机体所有组织中,氟离子也能迅速穿透细胞膜,分布到骨骼、心肌、肝、皮肤、红细胞。水含氟量与其毒性的关系,见表3。
表3 水含氟量与其毒性关系(略)
氟病区居民取暖、做饭、使用不经任何加工的含氟原煤散烧,室内无排烟设备,污染空气、粮食和蔬菜。室内居民通过呼吸道吸入高于卫生标准值的几倍到几百倍的氟化物。如贵州省织金县煤的含氟量高达598mg/kg,燃烧后,氟含量的85%会进入人体,每燃烧1kg煤会吸入508.3mg的氟。而成人每天氟的需求量仅为2mg,达到正常人需求量的254倍。
茶叶是含氟量较高的食品之一,故饮茶是人类摄入氟的主要途径。叶子越老、等级越低的茶叶含氟量越高;叶子越嫩水溶性氟比例越大,经测试,干茶比鲜茶含氟量低,提示炒制过程中可除去一部分氟。
过量氟化物的长期摄入除造成氟斑牙和氟骨症外,还可导致:
(1)呼吸系统慢性损害,表现为双肺非特异性炎性改变,其X线呈现肺的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小叶肺气肿。病区居民因肺心功能不良,劳动力过早丧失[5]。
(2)神经根损害以及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调查结果表明,氟病区儿童智商显著低于非病区儿童[6]。(3)心血管损害,可致主动脉增厚、硬化和钙化。患者的氟增高,氟的化合物与络合物大量贮藏于骨、肌腱、韧带、骨间膜和骨骼肌中而引起病变。据报道,软组织中氟化物的浓度以主动脉中含量较高;可能与氟对组织的选择性亲和力有关。氟化物是钙化作用的因子,长期过量摄入氟化物,体内即可蓄积大量的氟,主动脉管壁内的氟化物与血清Ca2+及其他阳离子结合形成磷灰石,通过甲状旁腺的代谢功能,干扰骨钙与血钙之间的平衡,沉积于动脉弹力层内部及其周围,形成斑块状,使内膜增厚或纤维性变,导致主动脉管壁变硬、增厚[7]。
(4)氟中毒患者的血清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活性显著增高,以致肝功能改变;虽然肝脏不是氟中毒的靶器官,但肝脏是许多外来化合物代谢较重要的器官。研究显示,氟可使肝细胞生物膜和线粒体膜受到损害,从而导致肝细胞凋亡[8]。
(5)肾组织的损害。细胞间层的氟能引起钠离子渗入和钾离子溢出。离子浓度改变,致使肾脏有选择地重吸收,导致醛固酮功能失调。
(6)抑制糖有氧氧化或无氧酵解的某些酶,使酵解过程或三羧酸循环障碍,影响皮肤及附属器官的能量供给,造成代谢的营养障碍。
(7)肌肉产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这种改变可以解释肌肉萎缩和衰弱现象。氟化物对肌肉产生影响,是因为氟离子与钙有很大的亲和力,骨骼肌的Ca2+含量较高,所以骨骼肌对氟化物的毒性特别敏感。
(8)急性氟中毒,常见的症状为严重胃痛、恶心、反复呕吐和腹泻。严重者可引起胃溃疡和胃出血。氟对胃肠黏膜作用的机制可能是氟化物与胃内的盐酸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氢氟酸(HF);和其他无机酸不同,氢氟酸具有穿透性和腐蚀性,能引起胃和相邻小肠的炎症、瘀点、溃疡和黏膜异常。另一方面由于穿透性强,氢氟酸很容易进入上皮细胞并游离出氢离子和氟离子,氟离子是许多酶系统的抑制剂,黏膜损伤可能是酶系统受抑制的间接作用引起的。